任何一個國家想搶走這個打火機產業就得先配套完善的化工與鋼鐵產業鏈,但是如果為了生產打火機就去配套化工與鋼鐵產業鏈估計十八輩老祖宗都會氣得活過來。
當然,如果配件全部外購再本地組裝,估計氣活過來的老祖宗會再次氣死。
再來一個:拉鏈。
對,就是“拉鏈門”的拉鏈。
拉鏈有啥?
化纖與銅齒銅扣。
還是屁技術含量沒有,但是要拿到價廉物美的化纖與銅齒銅扣你就得配套煉化聚酯的化工產業,以及銅精煉與銅加工產業。
道理與打火機一樣,真不惜一切代價去搞,老祖宗又得氣活過來氣死過去。
你看看,這兩個屁大的小商品產業要搞起來都千難萬難,更何況一些大件商品?
自行車看上去很簡單吧,美國貿易聽證會上美國自行車協會就給了一個數據,中國出口美國自行車占美國進口總數的94%——找替代生產商是不可能的!
現在你明白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有多么強大!
可以這么說,只要這個工業體系拿到的產業,別人想搶走!
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低端制造,也是千難萬難。
過去十幾年東南亞一票國家以低廉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各種優惠政策想從中國轉移一部分低端產業鏈出來,結果怎么樣?
紡織業是出去了一部分,這是工業體系中門檻最低的,但是沒有化工產業鏈配套,結果就是上游的染料產業還捏在中國手中。這玩意在紡織業中相當于電子產業的“芯片”,結果就是一票東南亞紡織業(包括印度、越南、孟加拉國等等)被江浙一幫染料企業按在地上反復摩擦……
《我不是藥神》中不是宣傳印度仿制藥很發達嗎?
真相就是沒有化工業配套!
印度所有仿制藥原料都是從中國進口(印度連最簡單的維生素都無法生產),然后壓成片劑就成就了印度“偉大”的仿制藥。
印度每年要消費10億+臺手機,于是印度政府提高關稅來搞手機生產國產化,所以很多巨頭都在印度設廠。
目前在印度銷售第一品牌的小米就在印度設廠,其實就是從中國進口全套零部件然后在印度組裝一遍。
其它巨頭,也是如此。
為什么東南亞一票國家折騰幾十年都搞不像樣的工業體系?
一個工業體系的核心基礎是什么?
以鋼鐵煉化加工為主的重工業+三酸一堿為核心的化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