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日經新聞網站(NIKKEI)發布了一篇報道,標題很勁爆,叫《美國從科技供應鏈中剔除中國行動的內幕[2]》,報道里則揭秘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年前的夏天,幾位美國官員拜訪了一家臺北的蘋果供應商,直截了當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把更多產能轉移到大陸之外的地方?為什么不加快行動?
2012年,三星會長李健熙和接班人李在镕一起訪問越南,在當地召開會議,商討未來布局,最終決定把手機組裝業務搬到越南,并為之打造了一個野心勃勃的“李在镕計劃”。這也意味著韓國開始接替日本,開始大規模布局東南亞。
同年,三星在越南北部的北寧省安風工業區投建手機組裝廠,這座聳立在稻田里的巨大工廠被當地人稱為“三星城”,用于制造1億2000萬臺手機。工廠電子版上寫著:“SEV(三星越南)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手機工廠,我們對此感到驕傲”。
東亞金融危機后,日本經濟總量原地打轉了整整近20年,而韓國卻從尸山血海中爬起來后,開始迅猛增長,超過俄羅斯成為了世界第八大工業國,人均GDP也達到了日本的7成。但狹小的韓國本土無法承載迅猛崛起的韓國企業,南下成為了必然的選擇。2014年,韓國超越日本,成為越南最大的FDI來源國。
越南主要FDI(外資直接投資)來源
近十年,三星在越南總計投資超過173億美元。僅智能手機一項,越南工廠每年產量就在1.5億臺左右,約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而從整體上看,2018年越南三星的出口額達到600億美元,是越南全國出口的1/3。更為重要的是,韓國在親力親為的培育配套產業鏈的生長。
2014年,三星曾計劃從越南本土采購91種零部件,結果無一合格。因此,為了培育東南亞本土供應商,三星將大批專家派往越南,資金扶上馬,技術送一程。截至2019年,有35家越南企業成為三星的一級供應商,190家越南企業參與了三星的供應鏈。
韓國布局四年后,贏得大選的特朗普也開始以關稅和政治施壓為杠杠,來撬動中國產業。除了直接粗暴的對中國出口加征關稅以外,美國政府還四處游說。今年9月份,美國在臺協會官員甚至與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同行一起,舉辦了一個關于供應鏈重組的論壇,公開倡導轉移。
性質較敏感的網通產品,富士康原本在廣西南寧生產,如今已轉移到越南北寧,以服務于思科等美國大客戶。位居富士康之后的臺灣代工龍頭,如仁寶、緯創、和碩、英業達等公司,也都在行動。
“仁寶”重啟了在北越永福的工廠,網通產品一廠即將滿載,生產PC的二廠也將在明年年中投產。一些心急的企業甚至等不及買地建廠。比如通信設備廠商“啟碁”則直接租下漢達精密的一間廠房,畢竟再晚一兩個月,美國大客戶可能就保不住了。